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职能部门 > 科研和校企合作中心 > 学术交流

发现学生:职校教师的幸福之源

发布时间:2014-10-09 作者: 字体:【大】【中】【小】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

    考试的失败者?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在一些对职业教育接触较少的人眼里,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这两种形象概括着。那么,在职业学校当老师是一种什么滋味?在职业学校老师的眼里,职校学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刘景忠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30多年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近距离观察中,找到了了解职校生真实状态的最佳视角,经由这个角度,他不仅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而且以一个思考者的姿态反思职业教育的定位和职校教师的角色,最终,在对职业价值的追问中找到了作为一名职校教师的幸福感。 

  守候花开 他们原本是可爱的 

  我坚持认为,我们的学生是可爱的、天真无邪的。只要你愿意花一点时间,近距离地观察他们,平等地与他们对话交流,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原本封闭着的心灵之门。 

  如果有机会走进职业学校的课堂,你通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讲台上,任课教师在按部就班地授课;讲台下,学生们却在各忙各的——有的玩手机,有的睡觉,有的吃东西,有的交头接耳……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听课,但他们中的多数也是目光游移,窗外稍有动静,他们便“以为鸿鹄之将至”,纷纷转过脸去“思援弓缴而射之”。 

  如果有机会走进职业学校的晚自习教室,你通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远远望去,教学楼灯火通明,但走近却发现,教室内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学生们有的用手提电脑看电影,有的用手机听音乐;不少女生专心致志地绣着“十字绣”、织着围巾,不少男生两手托腮,无所事事,课桌上空空如也;甚至有男女生相拥在一起,旁若无人地卿卿我我…… 

  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30多年的职教工作者,每当走进教室,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都在隐隐作痛。这就是今天的职业学校学生吗?如果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何在?我为之付出一生的职教事业的价值何在?为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焦虑中。 

  如果仅凭以上几组镜头,就得出“职业学校学生是一群胸无大志、不愿学习、浑浑噩噩、头脑简单的孩子”这样的结论,未免草率。读过许多探讨职校生现状的文章,总感觉对他们的描摹看似真实却并不真切。仔细想想,可能缺少的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倾听学生心声的姿态。 

  我坚持认为,职校生是可爱的、天真无邪的。只要你愿意花一点时间,近距离地接近他们,平等地与他们对话交流,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原本封闭着的心灵之门。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我对职校生这一群体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拥有了和蔼可亲、关爱学生的“盛名”。每一届学生中都有我诸多的朋友(同事们称之为“粉丝”、“钢丝”),我的QQ好友总是爆满的,每当有新的“粉丝”进来,我就必须删掉毕业多年不太联系的“钢丝”。欢迎新“粉丝”的心情是愉悦的,删去旧“钢丝”的心情是复杂的。我没有忘记曾经聊过的每一个学生,总想对他们问候一声:“你还好吗?” 

  走近学生,我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部色彩斑斓、五味杂陈的青春成长史,那上面分明留下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印记!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留下的印记也各不相同,有的平滑如镜,有的伤痕累累;有的充满了生机,有的已出现机能的退化;有的依然柔软,有的却坚硬如磐。 

  有一次我出差在外,一个不熟悉的名叫小玉的女生给我发信息,说不想上学了,并说我到她班去过,跟他们说过许多语重心长的话,觉得不告诉我一声对不起我。我回信息请她等我回去后见一面再走,她答应了。以下是她流着泪给我讲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异了,我从小跟着外公长大。上初中后,外公才告诉我母亲有了新的家庭,但过得不幸福,希望我能到那个家去生活,帮助妈妈缓解一些家庭矛盾。我带着外公的嘱托来到了新家庭。新家里有个弟弟,我们姐弟俩倒是能处得来,但是我母亲和继父的关系很遭,经常争吵打架,而且每次打架都要动家伙。开始时,我还竭力劝解,时间长了,也就懒得去管了。我和弟弟就在这样“刀光剑影”的环境下生活着。老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到了后来,他们打架,动刀子,流着血,我和弟弟照样做作业,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我在初中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直到后来认识了那几个男生,我彻底变了。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几个男生打架,女生吓得乱跑,我木然地看着他们打得满脸是血。后来这些男生就注意到了不怕血的我,认为我和其他女生不一样。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和他们交往后,我发现,这些男生很可怜,他们和我一样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从此,我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中考失利,来到了我们这所职业学校。其实我想好好学习,但心静不下来。我怕好多事情,怕外公失望,怕每次交学费给家里增添负担,怕将来找不到工作…… 

  至于为什么要放弃学业,她说:“每年的学费都是个问题,而且,毕业了又如何呢?还不如现在就出去挣钱,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最怕的就是拿到职业学校的文凭,却没有好的工作,这会让外公失望的。我要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去,将来混好了,再来报答我的外公。” 

  小玉的忧虑我无法解除,她对社会的看法也不是三言两语能矫正过来的,但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我说:“你说的一切我都理解,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放弃读书,将是对你外公的最大伤害;如果你到一个连你外公也找不到的地方,你外公将会如何,你想过吗?”在我的劝说下,她终于放弃了辍学的想法。后来她给我发信息,说下一步要读本科。小玉的变化让我十分欣慰。 

  在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因种种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比拼中掉了队,来到了职业学校。如何帮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做什么? 

  我问即将离校实习的学生干部燕燕:“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好课是什么标 

  准?”燕燕说:“许多人认为我们中职生不可救药、没有希望,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非常愿意了解社会,了解现实,凡是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的老师,我们都很欢迎。表面上看,我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其实,只要老师讲的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有帮助,我们可爱听了!” 

  越走近学生,我越认识到:职校生的世界原本多彩,他们个性鲜明、可塑性强,明天他们将走向何方,我们责任重大。作为职校教师,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健康的空气、水分、营养,然后,静静地守候花开。

雾里看花 将职校优势最大化 

  职业学校大多不是学生主动选择的,而是中考失利后的被动选择。职业教育有一个伟大的使命,那就是利用自身优势,使教育回归教育,使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顾明远先生在《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选》一书中,对中等职业教育作过精辟的论述,我深以为然。他写道—— 

  中等教育可以分为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中等教育两大类,它们的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但是它们都处于中级阶段,无论是从整个教育进程来讲,还是从个人成长发展的阶段来讲都处于尚未成熟、趋向成熟阶段,都有一个继续发展的问题。从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出路上来讲,中等教育有双重任务,即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为就业作准备两种任务。 

  职业教育总认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毕业后就业。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毕业后就业并不等于从此中断学习,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还需要不断学习,何况不能排除个别的毕业生继续升学的可能性。因此,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打基础。 

  我认为要打好下列三方面的基础:(1)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这种学习包括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也包括终身学习。(2)为将来接受职业训练或者为完善职业训练,提高职业技能打基础。(3)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打基础。这里面包括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格的初步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体力的增强,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等。 

  受顾明远先生的启发,我一直警惕职业教育的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置职业于不顾,一味地强调文化基础教育,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教育;另一种是置教育于不顾,强调突出职业性,职业学校的任务就剩下了单一的就业。前者明显地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性,后者则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校教育的基础责任。不幸的是,今天的职业教育,这两种倾向并存。或者说,今天的职业教育总是在这两种倾向中来回摇摆。当然,纵观今天的职业教育,这两种不良倾向并不是平分秋色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在职校生就业岗位下移的今天,后一种倾向逐渐占了上风。在这种倾向的影响下,在一片繁荣的遮蔽下,一些关于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说法层出不穷,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杂陈。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冷静头脑,擦亮眼睛,辨别真伪。比如,“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我以为就是一句值得商榷的口号。 

  需要声明的是,笔者绝不是否定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的确能够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带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但是无论是从理论层面分析,还是从操作层面把握,把技能大赛与高考制度扯到一起,都是很不靠谱的。 

  重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固然十分有害,理应予以改革,否则,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缓慢。但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一味地强调职业性,我认为更加有害。其危害性在于,它把职业教育推向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一边。而任何教育一旦充斥功利性,其崇高性、理想性必然丧失殆尽。 

  购买生源的不正当行为,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虚报就业率的恶习,蔓延到众多的职业学校;一些急剧扩张的职业学校,师生比严重失调,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职业学校的讲台,而其作为教师的素质很难保证;为了谋求校企合作之名,学生没有完成学业就被送进了企业做工;一年时间的顶岗实习,使得毕业典礼这一隆重而特别的教育良机在职业学校基本消失。功利主义对职业教育领域的侵袭正以各种面目显现在现实中。 

  当然,功利主义侵袭的不只是职业教育。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加入了激烈竞争的队伍,这个队伍的特点就是快,在这个队伍里,每个人都不能慢下来,谁慢下来谁就要掉队。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事实就是这样:职业学校大多不是学生主动的选择,而是中考失利后的被动选择。 

  职校学生脱离了快速奔跑的队伍,一时间失去了方向,脚步自然就慢了下来。未来不知所以,现在不知干啥,这就是职校学生迷茫的原因。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速度慢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回过头来看,那一支快速奔跑的队伍,速度快得合理吗?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吗?兼顾了人的精神成长吗?实现了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吗?如此看来,职业学校对矫正应试教育的偏差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因为: 

  第一,职业教育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枷锁,师生都获得了自由。学生有了自由发展、愉快成长的条件,教师有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空间。职业学校大有文章可做。 

  第二,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密关系。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多数是被边缘化了的。我参加过多次初中的家长会,班主任及各科老师说起尖子生和优秀生往往眉飞色舞、如数家珍,说到后进生的时候,表情、语气、措辞都变了。尤其是到了初三, 

  老师们对后进生基本上持放弃态度。到职业学校后,他们惊喜地发现,从初中的挨批评、被训斥、受歧视、遭白眼,到职业学校老师亲切的笑容和热情的关心,自己在老师眼里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仅仅是受到老师关注这一点,就足以使他们感到温暖。因此,他们对中职学校的老师顿生好感。在义务教育阶段备受冷落的孩子在职业学校逐渐开始“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有了可能。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与学生聊天、沟通,多么愉快、多么有效、多么像教育啊!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距离教育本质最近的教育类型。 

  因此,在我看来,职业教育有一个伟大的使命,那就是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差,使教育回归教育,使学生真正像人一样地生活。

聆听花开的声音 幸福就在其中 

  我以为,我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碗营养丰富的鸡汤,但他们想要的或许是一杯在我看来营养价值甚少的可乐。当我尝试从他们的视角看世界的时候,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真正渴望。 

  近年来,职业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职业教育,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职业教育者的社会地位。有了这三个“前所未有”,对于基层的职业学校教师来说,似乎也应该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显身手的时期,然而,作为一个热爱职教事业的教师,我也常常感到艰难和困惑。 

  艰难是指教师们在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面对的却是为数不少的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做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怕对教学内容挑剔的学生,就怕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没有比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让教师更加身心疲惫的了。这正如厨师与食客的关系,高明的厨师不怕口味挑剔的食客,就怕食客没有胃口。面对没有胃口的食客,即使饭菜色香味形俱佳,又有什么意义呢? 

  困惑是指在这种情况下,在“学”缺位的情况下,出现问题往往只从“教”上找原因。课堂上学生不愿意学,说明教师的课改不到位;课堂气氛不活跃,说明教师的方法不到位;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说明教师管理不到位;学生不做作业,说明教师要求不到位;试卷过于简单,说明教师责任心不到位;试卷难度过大,说明教师更新观念不到位。教师们肩负着艰巨的课改任务,承受着考核的巨大压力,又搞不清楚自己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教师们感到了空前的困惑。 

  近几年,我给即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开设了《跟我一起读<论语>》和《走好幸福人生路》的选修课,平心而论,我做到了精心备课、深入浅出、结合实际、通俗易懂。在讲课过程中,我自认为,没有理论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只有对实例的分析和对同学们眼前事、身边事的剖析。应该说,我所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或许是同学们喜欢和我接触,教室里常常人满为患。可是不久我就发现,火爆的选课报名,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在课堂上,我看到的仍然是空洞的眼神、木讷的表情、无所顾忌地交头接耳、控制不住地玩手机等现象。 

  面对这种场面,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无能,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挫败感。 

  我以为,我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碗营养丰富的鸡汤,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或许是一杯在我看来营养价值甚少的可乐。鸡汤可以使他们强身健体,但是他们的胃口和味蕾对鸡汤似乎已经毫无感觉,可乐只会使他们更加营养不良,但是否有营养,全然不在他们考虑之列。 

  我曾告诉学生,我的讲稿、PPT都是公开的,需要的同学可以拷贝,可是一个来拷贝的也没有。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老师,唱首歌吧!”“老师,谈谈你的恋爱经历吧!” 

  经过思考,我选择了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其结果,就像我在开头部分写的那样,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学生的可爱之处和他们的闪光点。一些平时被我疏忽的场景,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地映出:他们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表现出来的多才多艺,他们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勇夺金牌的身影,他们利用双休日外出打工归来时疲惫的身姿,用人单位来招聘时他们渴望就业的认真态度,当我出现在教室时他们欢呼雀跃的神态,他们对即将离开的校园恋恋不舍的眼神…… 

  一个清晰的念头在我心中升起: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他们呢?放弃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是的,我们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们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有许多毛病:他们的自律性相对较差,但他们活力四射;他们不善于读书,但他们多才多艺;他们的文化基础打得不牢,但他们对有用的技能充满了兴趣;他们没有成名成家的抱负,但他们较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负;他们不太看重学业成绩,但他们重友情、重亲情…… 

  这就是职校生。我既不赞成用“多元智能理论”把我们的学生说成是前途无量的社会精英,更不能接受把我们的学生打入另类,认为只要他们不危害社会,我们的工作就“善莫大焉”了。我的观点是:他们就是平凡老百姓家庭中最普通的孩子,他们即将构成未来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将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各种服务。 

  我在反思一个问题: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大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大多是应试教育、“精英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是否在骨子里还残留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观念呢?是不是由于这些惯性,使我们对学生的活泼好动、不爱读书、热衷娱乐等行为难以认同?我们是否把自己摆在了成功者的优越位置上,把学生摆在了需要我们拯救的对立面呢? 

  我以为,反思这些问题不是没有意义的。它可以使我们近距离地观察学生、理解学生,尝试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尝试体会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除非你离开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否则,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学生维系着我们的所有,包括我们生命的价值、做人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感!因此,当我们改变了观察学生的视角,那些被误解、被鄙薄的职校生,他们也一定会向着好的方向改变,走向有意义的生活。 

  常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从事职业教育幸福吗?最终我从带着积极的力量成长的学生身上找到了答案。 

  教育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教育学生以一名合格公民的身份走上社会,就是我们作为职校教师的价值所在。 

  从对职业的困惑中找到了作为一名职校教师的幸福感,是我始料不及的。从中我得到一个启示:努力探究职校学生成长的规律,把感情、激情、温情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自己的学生,然后,静下心来,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幸福就在其中!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