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 职业教育关系国家经济转型和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
从美国雄心勃勃的“学徒计划”到日本的高技术实践人才培养战略,各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体 现了它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战略性考虑。
纵观各国职业教育,明确定位、面向未来、让人人成才,是职业教育的着力方向。
明确定位: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绝非“二流”教育。这一点,在日本、瑞士和美国显得尤为突出。
日本的高新技术职业教育是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高等专科学校来完成。这类学校与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未将“研究”列为学校的教育范围,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日本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型技术人员为特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也转向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型技术人员”或“具有实践性的开发型技术人员”,其主要任务是将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力。
日本高等专科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加大实践环节。例如,日本工学院是日本规模比较大、专业多的专门学校。目前,该学校有创意、设计、信息工程、科技等7个学院,35个学科。从动漫、电子游戏到室内设计和软件开发,学院所有的课程都强调要接地气、多动手,这使其毕业生实践能力突出,在各领域供不应求,受到广大高新技术企业的青睐。
在只有800万人口的瑞士,上高中、读大学不是年轻人的首选。瑞士联邦职业教育及技术局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二的瑞士年轻人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9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大多数瑞士年轻人选择学徒职位,从实践出发,开启人生职业旅程。
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使瑞士克服了资源贫乏的难题,其制造业人才济济,使该国的钟表、军刀和医疗设备等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业享誉全球。
在美国,奥巴马政府明确表示,高级技工岗位并不一定非要有四年制大学本科学历,而是更需要实际操作本领,而接受这些培训最合适的地方就是社区学院(职业培训机构),美国成熟的社区教育体系则为这种模式提供了可能。
瞄准未来:创造上升空间
紧跟时代要求,面向未来调整培训科目和方法,是不少国家职业培训的一大特点。
美国人蒂姆·赖特曾在装卸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但他不甘只做一名装卸工,因此他花了六个月,利用业余时间拿到了社区学院的机电维修师证书。现在他只需坐在监视器前确保机器在指令范围内运转即可,不仅提高了收入,还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共赴蒂姆进修过的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社区学院,称赞蒂姆的奋斗故事代表了美国人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社区培训高级技术工人的模式经验推广到全国,并宣布将投入6亿美元为制造业培训学徒。
这项学徒计划力图重振制造业,发展高科技、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被外界评价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奥巴马巩固经济复苏、刺激就业的重要举措。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美国高技术工人的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0年,机械师、电焊工等技术工人缺口将达到87.5万。要填补这些缺口,通过对工人进行终身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应变能力至关重要。
新计划瞄准未来紧缺人才,主要集中在面临熟练技术人才缺口的高增长领域,如IT产业、高科技服务业、医疗保健业、先进制造业。新计划与原来类似的学徒培训项目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参与社区培训的学员可将培训学时兑换成学分。联邦政府还简化了退伍军人申请培训的程序。
根据计划,美国劳工部还拨款5亿美元资助社区学院与雇主合作,设立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培训项目。社区学院、雇主和行业协会可向劳工部申请共同培养人才的伙伴计划名额。
高新科技的产业化迅猛发展,使德国现代化企业生产流程发生了改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课程也需作出相应调整。
以德国工业技师培训为例,德国工业技师在企业中是一个工段内工人的领导者,负责按技术员、工程师的设计方案组织生产和质量把关。以往工业技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工人做什么和怎么做。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和生产流程管理日益扁平化,技师还需要具备更多的领导和协调能力,与此相适应,德国技师培训和考试也增加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产能和人员企划、生产流程优化、参与新开发产品投产的投资和成本评估、工艺改良以及工人再培训企划等。对技师能力考核的新项目包括新技术产品的组织生产能力、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以及电子数据处理软硬件的应用能力。
无缝对接:学徒进企业磨练有保障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劳动输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合格人才,因此,与企业和市场保持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紧跟时代、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
在法国,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均与各行业相关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由国民教育部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到企业实习被列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法国还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在企业接纳、实习报酬和实习报告等方面明确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推动企业参与办学和保障学生实习的权益。
在瑞士,为确保紧贴就业市场需求,结合理论与实践培育专业人才,职业教育多采用双轨模式,即在学校学习理论,在企业接受学徒训练。学生经过三至四年边工作边学习的磨练,毕业前接受考核,考试合格者获得联邦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之后便可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多年来,瑞士职业教育一直都是瑞士人青睐的进入职场的途径,而联邦、各州政府和公司也长期为双轨模式提供支持。数据显示,瑞士联邦政府承担职业教育领域四分之一的公共支出,近四成瑞士公司为学徒提供锻炼机会,如果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学徒职位减少,联邦政府会给予提供学徒职位的公司一定的财政奖励。
在德国,“学校-企业‘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组织实践培训是企业的职责。德国的职业培训法规定,各地工商会是责任机构,在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对企业的培训项目,工商会还承担着监督者的角色。工商会不仅负责审核哪些企业有资质进入整个培训体系,还负责确保企业在培训项目中能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简而言之,工商会一方面控制着职业培训企业和学员的数量,另一方面还尽力确保培训质量。
在很多国家,政府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践构筑起多重制度保障,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职业教育行业的信任与支持。